我国平板玻璃工业发展历程

来源:发布时间:2020-01-13

5eb4b871034c2.jpg
5eb4b876d30ea.jpg
5eb4b87c79988.jpg
图为作者上世纪末出国考察照片 图为1933年耀华玻璃厂全景 图为1954年毛泽东主席视察耀华


我国是制造玻璃的文明古国。回首历史,我们可以将中国玻璃工业的发展追溯到十四世纪末期。但在1903年之前我国所用的平板玻璃基本是从国外进口的。自1903年张骞与许鼎霖等开始筹建以“吹筒法”工艺生产平板玻璃,在110余年发展过程中我国平板玻璃实现了四次大的跨越:一是上世纪初至解放前夕,实现了“从无到有”的跨越。典型标志是1903年张骞等人以“吹筒法”生产平板玻璃和1922年耀华引进“弗克法”机制窗玻璃;二是解放后的30年,主要体现在“全面布局和广泛研究上”。由解放初秦皇岛、大连、沈阳三家玻璃厂,又新增了上海、洛阳、株洲、兰州、昆明、蚌埠、杭州、厦门、宿迁等玻璃厂。典型标志是“洛阳浮法工艺技术”研制成功;三是改革开放后的30年,我国平板玻璃工业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”。平板玻璃总量从1978年1784万重箱,到2011年7.85亿重箱。典型标志是“浮法技术水平的全面提升”;四是从2012年开始,进入新时代,我国平板玻璃工业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,启动了“第二代浮法玻璃创新研发”。进一步提高质量、增加品种、节能减排、开发新产品,拓展新领域;实现从追赶国际先进,缩小与发达国家差距到进入国际先进水平和领先水平的发展阶段。典型标志是实施“二代浮法创新研发”。

关注我们
微信公众号
官方微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