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国“浮法工艺技术”发展阶段

来源:发布时间:2020-01-13

我国“浮法工艺技术”的发展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:一是自主研发,实现“从无到有”的跨越。从1963年至1981年,历经18个春秋,先后完成了“实验室研究”、“中间阶段”、“工业性试验”,1981年4月通过“国家级技术鉴定”并命名为“中国洛阳浮法”,成为与英国皮尔金顿,美国PPG齐名,世界公认的“三大浮法工艺之一”;二是改造“垂直引上工艺”,实现“由旧到新”的跨越。随着浮法工艺的发展与日趋完善,淘汰落后的“垂直引上工艺”势在必行,从1985年开始洛阳、秦皇岛耀华等共有20余条九机、六机“垂直引上”先后改为浮法玻璃生产线,提升了我国平板玻璃整体工艺技术水平,实现了“由旧到新”的跨越;三是通过攻关创新,实现“由低到高”的跨越。改革开放以来,我国浮法玻璃工艺技术水平不断提高。单窑熔化能力由300~400t/d,提高至1000~1200 t/d,原板宽从3.5~4.0m提高至5.2m,采用浮法工艺技术不但能生产普通用汽车玻璃、制镜玻璃以及各种加工用玻璃,而且能生产0.5~1.1mm超薄玻璃、25mm超厚玻璃、超白玻璃、在线镀膜玻璃等。


5eb4b93e9f043.jpg
5eb4b9461c3b7.jpg
5eb4b94c819fc.jpg

图为1995年“十七届国际玻璃大会”期间

国家建材局林汉雄、王燕谋、张人为“三任局长”合影

图为2006年张人为会长带队考察“欧洲浮法玻璃生产线”
图为2006年张人为会长带队访问英国皮尔金顿公司


四是参与国际合作,实现“由内到外”的跨越。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在印尼建成第一条300t/d浮法玻璃生产线,随后又向印尼、印度、伊朗和越南出口了4条浮法玻璃成套技术与装备,规模从500 t/d到1000 t/d,到目前为止在国外设计与总包的生产线有40余条,推动了我国浮法玻璃技术进一步走向世界;五是通过“二代浮法研发”向国际领先水平迈进。产品质量进一步提高、性能优化、功能提升、实现节能减排。浮法原片质量可满足高档汽车的要求,替代了进口,并先后开发了电子显示、超薄(最薄达0.15mm)、超白、太阳能领域(铜铟镓硒及锑化镉太阳能电池)等多项新产品,达到国际先进和世界领先水平。


5eb4b968ba9d8.jpg
5eb4b96ff0244.jpg
图为乔龙德会长主持审查“二代浮法”研发项目
图为乔龙德会长出席“二代”浮法阶段性表彰会


关注我们
微信公众号
官方微博